【澳大DBA傑出學員】畢雪濤:從軍旅精兵到商海驕子,始終初心不變向上向陽
畢雪濤,於2023年入讀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課程。他是一位商界新銳、青年企業家,現任河北畢氏實業集團副董事長。這句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處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是他從軍旅高光轉身到商海精彩創業的生動寫照。
商界有個很獨特的「軍轉現象」,即從部隊轉業到地方打拼創業的人,儘管他們是「半路出家」從商,但往往能憑藉他們特有的堅韌作風和非凡毅力闖出一片天地,這其中不乏佼佼者。
畢雪濤就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自幼便在父親的軍營和部隊的軍歌聲中熏陶成長,軍人特質和戰士精神如同血液般天然地流淌在他的身體裡。1998年,他滿懷著對國防事業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毅然決然踏入了軍營的大門。經過石家莊陸軍學院——這所蜚聲世界被譽為「亞洲西點」的高等軍事院校的淬煉培養,畢業後在國防大學——我國最高軍事學府工作,先後擔綱基層主官帶兵攻堅、在大學機關多個崗位任職磨練,憑藉過硬的軍政素質和出色的工作,畢雪濤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正團職軍官,多次立功受獎,也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
「努力是橋樑,連接現在和未來。」在每一次轉折當口,畢雪濤總會這樣說。2017年,河北畢氏集團作出了投資內蒙古的戰略決策。也正是這一年,畢雪濤從正團職軍官崗位自主擇業,轉身投入商海,接手管理家族企業。這一轉身,既是對他個人職業生涯的一次重大挑戰,更是他將軍人底色融入企業發展的開始。在畢氏集團,畢雪濤將軍人的優良品質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引領企業團隊勇往直前,不斷攀登新的高峰。他深知,企業發展猶如戰場指揮,需堅定信念、周密計劃、果斷執行。他將軍人的紀律與執行力融入管理,確保每項決策都能迅速且高效地落實。
這些年,河北畢氏集團迅速由單一的鋼鐵生產企業,成長為一家集能源、冶金、礦山、房地產、物流貿易、現代農業、生物科技於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河北畢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超過500億元,年銷售收入800億元,員工2萬餘人。畢雪濤始終保持著軍人的本色,勤勉求新,不斷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堅信,唯有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他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不斷學習發達國家和優秀企業的先進經驗,先後考察了日本、德國、英國、美國、新加坡、印尼等20多個國家的著名生產企業和金融機構,持續提升自己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水平和戰略眼光,為企業「由棕色向藍色」發展、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開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轉型+開拓:用創新思維探索企業發展新路徑
「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對未來的投資。」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畢雪濤深知,傳統的資源型企業必須向科技、新能源、資本等領域拓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他積極引領企業踏上轉型升級的征程,憑藉軍人特有的前瞻視野和創新思維,精心探索並開辟出一條與企業自身特色相契合的發展新航道。
2017年,畢雪濤創立了北京積健投資和為雄資本公司,將「實業製造和優質資本的運營管理」作為集團發展的雙翼。他深信不疑,資本運作與實業經營的深度融合,必將為企業拓展出一片更為遼闊的價值藍海。在他的推動下,企業成為一家以「實體+投資」為主體的控股型和多元化的實業控股集團。
畢雪濤所在企業對技術創新與研發實力的提升尤為關注。他深知,唯有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這把金鑰匙,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操勝券,占據先機。因此,他毅然加大了技術研發的投入,矢志不渝地推動創新進程。面對2020年印尼紅土鎳礦出口政策的調整,企業紅土鎳礦原料非常緊缺,剛剛安裝投產的高鎳低鐵電爐面臨著停產的巨大風險。在關鍵時刻,畢氏集團秉承革命軍人「不怕困難,敢打必勝」的精神,認真分析國內國際形勢,充分調研鋼鐵市場,畢雪濤親自指揮工程技術團隊,研究確定了「使用低品位鎳鐵礦石」的技術改造方案。企業斥資2億元自主研發,歷經三次高爐拆解重組,終於成功研發出「低鎳高鐵冶煉技術」,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攻克了這一世界級技術難題,為承載著希望的鋼鐵巨輪注入了新的動力。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申報了國家專利。
畢雪濤是一名已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的長跑愛好者,現在依然保持每天長跑的習慣。他坦言:「跑步於我,不僅是體魄的錘煉,更是意志的磨礪與思維的啟迪,它讓我學會了超越自我,對目標執著追求,永不言棄。」這種精神同樣滲透到了他的企業管理中,激勵他勇往直前,不斷創新突破,引領企業勇攀一座又一座高峰。在他的引領下,集團企業深耕新能源、觀光農業、海洋牧場及再生資源等領域,投入巨資與心血,為這個傳統資源型企業增添了勃勃生機,注入了綠色發展的新動力。
「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依托社會、奉獻社會」,這是畢雪濤始終秉承的畢氏集團理念,艱苦卓絕求發展,致富思報家國情。在部隊時,撲救山火的第一線,他始終和戰友們戰鬥在最前沿;搶險救災時,最危險的地方總是有他的身影。作為一位成功的軍旅企業家,畢雪濤始終秉持家國情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弘揚愛心善舉。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畢雪濤及河北畢氏集團展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第一時間通過多批次、多渠道向集團公司駐地和武漢抗疫一線捐贈了大量資金和物資。在疫情初期,防疫物資緊缺時,利用企業的全球供應鏈資源,不計代價地籌措採購國外抗疫物資空運回祖國。得知武漢火神山醫療隊隊員因長時間大強度工作急需高能量補給,他迅速行動,將集團旗下的跑能科技公司所有運動能量食品悉數送往抗疫前線,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感恩,是中華民族最樸實的情懷;奉獻,是人類社會最崇尚的美德。在河北畢氏集團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畢雪濤與其集團企業累計向家鄉、向部隊、向高等院校、向革命老區、向災區和困難群眾捐款6億多元,體現了他的公益情懷和責任擔當。
畢雪濤說:「昔日軍裝在身保家衛國,今日轉業地方實業興國。變化的是崗位戰位,不變的是兵心、愛心和責任心。作為民營企業家,我們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傳遞正能量。」他,從軍官華麗轉身為企業家,又在轉型創業、創新轉型的過程中,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出身軍旅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與深深尊敬。
畢雪濤這種勇敢跨越、追求卓越的生動實踐充分詮釋,人無論置身於何方天地、投身於何種事業,只要心懷不滅的信念之火、敢於開辟新天地、熱心回饋社會,必將鑄刻出獨屬於自己的璀璨篇章。而他的成功,正如他最推崇的那句話所言,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位置,他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他的故事,也將激勵著更多人在各自的領域裡不斷前行、勇攀高峰。
畢雪濤,這位引領傳統資源型企業邁向多元化集團的領航者,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洪流中,深刻意識到唯有持續學習,方能駕馭變革,推動企業不斷前行。於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毅然選擇了澳門大學的DBA課程,希望在這裡汲取國際化的管理智慧,為自己的企業注入新的活力。他充分利用澳門大學這一國際化商科教育的璀璨舞台,將自己軍旅生涯中磨礪出的獨特管理智慧與嚴謹作風,與課程中的先進理念深度融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交相輝映。讓理論與實踐相得益彰,不斷豐富和指導著自己的管理實踐。在澳大DBA的學習中,畢雪濤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在課堂上,他們相互探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這些寶貴的經歷,不僅極大地拓寬了畢雪濤的視野邊界,更使他的思維境界躍升至新的高度,讓他在企業管理領域游刃有餘,游刃有餘間盡顯大將風範。
這段在澳大DBA的學習經歷,對畢雪濤個人成長的意義非凡。它不僅讓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更為他今後加快企業全面發展、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奠定了堅如磐石的基礎。他相信,只要保持著這份對學習的熱情和執著,未來的企業發展之路,定將越走越寬廣。
2025年02月10日
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課程是學院結合前沿科學研究、立足大灣區和澳門多元文化商業環境、為培養適應亞洲經濟高速發展和世界不斷變化的高級管理人才而設立的,旨在加強高級管理人員的跨文化領導、管理和創新能力,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本專欄主要介紹這個課程的優秀學員,與大家分享他(她)們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