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澳大DBA學員課後打卡官也街﹕一場行走中的文化對話
澳門大學第七屆工商管理博士(DBA)課程的學員在結束一天的課程後,走出校園的學術氛圍,走進城市的肌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之一:官也街。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打卡”之旅,更是一群深耕企業戰略與組織變革的商界領袖,以腳步丈量城市經濟、用雙眼觀察在地文化的沉浸式體驗。
走出課堂,走進城市,以觀察者的姿態,記錄下這條街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完成文化輸出、品牌構建與流量轉化的閉環。
一行人身著休閒而得體的裝束,在官也街入口處停下腳步。彩色的葡式建築背景前,他們笑著排成兩列,隨著快門聲響起,一張充滿朝氣與智慧的合影就此定格。這一刻,他們是學者,也是城市探索者。“我們每天都在討論全球化、品牌定位、消費者行為,但真正讀懂一個市場,必須走進它的街頭。”一位來自律師行業的DBA學員說道,“官也街雖小,卻濃縮了澳門‘以小博大’的商業智慧。”
他們沿著街道緩慢前行,對每一處細節投以專注的目光。從手信店的陳列設計,到地面花磚的色彩搭配;從遊客與本地人交錯的腳步,到店舖招牌字體背後的文化融合。每一個元素,都成為他們眼中值得分析的“商業符號”。“你看這家店,只賣一種產品,卻能做到排隊三小時。”有人指著一家專營杏仁餅的小鋪說道,“極致單品策略,在這裡被驗證得淋漓盡致。” “還有這些導覽地圖和二維碼,傳統與科技並存,說明運營者非常清楚目標客群是誰。”另一位同學補充。
行至官也街尾段,人群在一座色彩明快、造型俏皮的裝置前停下——那是新生代文創IP“LABUBU”所在的氹仔排角路休憩區展示點。這個新生代文化創作的卡通形象,正張開雙臂,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DBA同學們再次聚攏,在“LABUBU”與背後帶有“氹仔”字樣的牌坊前合影留念。笑容中,既有對城市創意的欣賞,也有一份作為管理學者對文化賦能商業的深刻共鳴。“傳統可以很老,但文化必須常新。”這正是我們研究‘組織創新’時最需要關注的案例。
夕陽西下,官也街的燈光次第亮起。這群平均擁有十餘年高管經驗的博士生,用一場步行完成了從理論到現實的連接,收穫了豐盛的思想盛宴。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課後放鬆,更是一場非正式的“移動課堂”。在澳門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裡,一條短短的手信街,既是旅遊名片,也是商業實驗室。而他們,正以學者的理性與企業家的敏銳,在行走中讀懂城市,也在城市中,重新定義商業的未來。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