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澳大DBA學員英倫研學記﹕解碼“氣候與商業”

金秋九月,倫敦的陽光略顯珍貴,雨後不時出現的彩虹架起了跨越亞歐大陸學術交流的橋樑。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澳門大學第五屆工商管理博士學位課程(DBA)學員懷揣探索之心,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啟動 “氣候變化與商業戰略” 專題考察工作坊。

這場由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與世界頂尖學府聯袂打造的高階研學,以 “頂尖學術深耕 + 城市實景賦能” 為脈絡,讓知識在校園的講堂里沉澱,讓思想在倫敦的街巷中綻放,成為澳門大學培育國際化可持續商業領袖的生動注腳。

頂尖課程,四維課程體系打破知識框架

作為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二、英歐榜首的學術聖殿,帝國理工學院為本次工作坊量身定制了 “科學溯源——政策解讀——產業落地——創新破局” 的四維課程體系,每一堂課都代表了某個領域的前沿研究。

課堂上,既有氣候科學的基礎知識:從北極冰川融化的微觀數據到極端洪澇災害的宏觀影響拆解,不同減排路徑下的商業生態演變清晰可見,讓抽象的 “氣候風險” 變成可感知的戰略變量,為學員搭建起從 “認知氣候” 到 “應對氣候” 的理論橋梁。

也有直擊商業世界的 “轉型痛點”:以 “雙碳” 目標為切入點,結合光伏產業崛起、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的鮮活案例,解析氣候政策與商業機遇的深層聯動,學員則以扎實的實踐基礎與授課教授積極互動,拆解全球政策風向里的商業變量以及中國的實踐探討。

還有影響全球性協議的解讀:從《巴黎協定》的治理框架出發,勾勒全球氣候政策的演進脈絡;聚焦碳市場,用 “企業碳成本核算實例” 和 “脫碳融資的市場干預”,讓學員看清國際規則對商業模式的重塑力。

此外,教授們也以設計思維為工具,分組破解 “製造業減排”“物流鏈低碳化”等真實課題,結合相關創業企業創始人、高管的分享對話,讓理論在頭腦風暴中落地為可操作的方案,讓學員觸摸到 “綠色創新” 的真實溫度。

課堂深度,以實景廣度來印證

工作坊的過程中,學院還精心安排了倫敦的文化地標與企業場景作為 “移動課堂”,讓知識長出 “看得見的翅膀”。

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百年穹頂下,不僅有藝術的回響,更有可持續運營的巧思;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參訪堪稱 “沉浸式學習”,在博物館專家及工作人員的講座分享及帶領參觀下,學員們親眼見證科學研究如何轉化為公眾教育與實踐行動。

在著名的金絲雀碼頭,學員們走進創新企業,企業負責人演示著 “智慧低碳辦公系統” 如何將能耗數據轉化為管理決策,讓 “綠色科技落地” 有了具象答案;在大樓上俯瞰泰晤士河拐角,眺望又將遠航的新征程。

大江大河總是承載著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文明最生動的部分,為此,也特別安排了泰晤士河遊船,倫敦秋天的夕陽美不勝收,陽光揉碎在泰晤士河的波光中,仿佛思想的火花與河面上的霞光交相輝映。

播撒種子,跨越 “行業圍牆” 的學習之旅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知識輸入,而是一場 ‘跳出行業圍牆看未來’ 的認知革命。”學員們不禁感慨,從學術課堂上 “氣候科學與商業戰略的跨學科融合”,到創新企業 “綠色技術的實戰應用”,不僅為各自所在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考、新路徑,更讓 “低碳轉型” 從抽象理念變成了可落地的商業策略。

此次英倫之行,是澳大DBA課程 “國際化、實戰化” 培養理念的生動實踐。選擇與帝國理工學院深度合作,讓學員站在全球視野的制高點,讀懂氣候變化對商業生態的重塑力量;而 “課堂 + 實景” 的模式,旨在讓知識從書本走向現實,幫助學員將理論轉化為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未來,這些從倫敦研學回來的學員,將帶著 “氣候與商業” 的深度思考,成為播撒向金融、餐飲、軟件、建築、現代服務等各領域的 “綠色轉型種子”,為各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企業實現 “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雙贏”。

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