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DBA傑出學員】魏愫:躬耕建築業,引領向未來
魏愫,於2021年入讀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課程。現任海暉建築置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她憑藉著其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其札實的技術,致力於澳門建築行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積極進取、任勞任怨、敬業樂業, 堅守承諾。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風采。她以匠人之心精益求精、 秉持信用,推陳出新,有口皆碑,在推動澳門建築行業發展方面,功不可沒!
砥礪求學,厚積薄發
在傳媒觀念中,建築地盆是男士的樂土,女性因體型和體力等限制很少涉足。然而隨著時代的轉變,男女平等日益倡導,時下也有不少的女性加入地盆工作,其中魏愫就是一位傑出的代表。她放下身段,親臨現場指揮,無懼麈土飛揚和日曬雨淋,每天汗流夾背,累月經年,剛強堅毅,默默付出。
父輩皆為建築業的老行尊,她從小便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下形成了男孩子性格,立志長大後要追隨父輩的腳印,投身建築業。所以,在她十六七歲時,便開始經常戴上安全帽,跟隨父輩進入建築工地,直至現在,已打滾了數十載。吃苦耐勞的她憑借勤奮和努力,執著和堅持,在高強度、重體力的施工現場揮灑著汗水,迎刃有餘地展示出女性的剛強和魅力,追求心目中美好的建築藍圖。
除工作外,她不忙學習,她希望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以知識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技術和能力,故此,大學畢業後,她一邊工作一邊深造,在連續讀取兩個碩士學位之後,並不滿足,繼續在澳門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她正是如此灑脫:她腳踏實地,堅定前行,不畏艱難險阻,無懼荊棘滿途,沿着初心夢想之道,最終實現輝煌的成就。
使命在肩 實幹篤行
2002年,正值建築管理行業進入蕭條之際,她把握機會到澳門聖若瑟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她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七點至十點上課;同時,還利用周末,到廣州學習英語,並接受全英文面授課程。當時,白天還要負責澳門蛋,即東亞運動會體育館的建設。在擔任項目經理期間,雖然項目工期緊張、任務繁重,但魏愫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還積極培養了項目部年輕工程師,協助管理施工現場。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她始終以嚴謹務實 ,追求完美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最終氹仔運動場建設項目提前竣工並投入使用,展示出澳門建築行業的優秀典範。
那年才33歲的她,接手了澳門氹仔運動場的建設工程。在承擔這項重任的同時,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為外界質疑她經驗和能力。事實勝於雄辯,她向廣大市民交岀了一項成功的世紀工程。她回憶地說:” 那時我只有一個簡單而純粹的想法,並沒有過多考慮,只是全心全意地想著如何把工程做好做完” 。她自豪地表示:” 最終體育發展局對我們交付的工程,無論質量和施工進度都非常滿意。不單止在政府部門,還在澳門建築行業,都贏得了口碑,特別是對我個人來說,在項目管理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能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
2009年,海暉建築置業有限公司成功完成注冊。作為董事總經理,她於 2013年正式參與澳門永利皇宮的建設工程,從而一舉成名於工程業界。這也使得海暉建築置業有限公司聲名大噪。
建築業的艱辛人所共知,她具體地描述了他們如何在風塵僕僕的平地上,一步步地豎起了一幢幢高樓大廈,當工程峻工,他們又毅然地趕向另一個工地……面對著規模龐大、樓號眾多、管理體系複雜的項目,她也曾感到迷茫與彷徨,經過自己的開導,她終於明白,這是因為自己在理論與實際之間還未充分結合好之故。當找到原因後,她便立刻振作起來,為了彌補這一缺失,她白天跟隨有經驗的施工員跑現場取經,晚上則查閱各種行業規範資料加緊學習。在這情況下,她很快就掌握了現場施工的專業技巧,並積累了紮實的管理實戰經驗。
“我在接項目工程時遇到較為困難,或許是我不擅長與人交往有關。幸好我們建造的工程,憑藉卓越的品質和優質的管理,贏得信譽和口碑,所以,生意自動找上門”。她打趣道:“我的同事見到我都很‘怕’,這種怕也許是我令人敬而生畏,不怒自威。然而,這樣的怕是有寬容度的,比如當你第一次犯錯,我會耐心教導你;如果第二次依然出錯,我還會包容並諒解你;但假若第三次再犯錯誤,那麼就需要受我的嚴厲批評”。她十分有同理心,以身作則,以徳服人。
她所領導的團隊本著滿足客戶需求為宗旨,即使面臨虧損也堅持完成工程,為了達成這個信守承諾的目標,有時需要犧牲部份利潤甚至貼補成本亦在所不惜。因此,海暉建築置業有限公司以信用見稱,在行業中始終走在領先位置。
顧全大局 默默耕耘
魏愫從事建築行業數十載,一直致力於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積極迎難而上,用專業
、知識和能力,拆解前路上遇到的種種障礙和難題。例如,在推進項目過程中,面對業主和班組間溝通協調不足,工期緊張等棘手問題時,她沒有退縮或抱怨,而是以積極耐心的態度面對逐一克服。在點對點、面對面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現了非凡才華。
“作為企業家,我們堅守社會責任感。所以在疫情期間,我們堅持不裁員,正是因為這種使命感我
們掏出了過去十年來積累的財富,一月又一月地補貼在工人的薪酬上。供養著五百多個家庭。” 她如實說。盡管負債累累,面對逆境,也不會讓工人失業,這是企業家肩負的責任和擔當。她是一個名符其實,充滿責任感的企業家!
此外,在疫情期間,她努力不懈,堅持“兩手抓” “兩不誤”,提前制定計劃,最大程度地減少外來
材料和工人無法及時進場的影響,使項目按下了“快捷鍵”,並取得了“加速度”。“她在工作中總是展現出頑強不屈的意志力,只要是她負責的事情,總會想盡辦法將其做得更出色。”面對外界的贊美,她從不居功自傲,從不沾沾自喜,而是一如既往默默耕耘……
當前,建築市場正面對著持續不斷的變化。她致力於研究澳門建築行業信息管理方面的推進,包括信息化、自動化以及與高新科技的有機結合。談到建築業人員管理,她認為公司必須配備勞務,依靠外籍勞工從事體力勞動的工種,那麼,則需要熟悉勞務法律法規和工料計量等知識。對於澳門而言,這需要花費一定時間來制定一個全新的體系。總之,建築業仍然需要依賴政府工程項目的支持,並給予他們參與和學習的機會,不斷積累經驗,以承接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維持行業生存空間。
她生於新疆,對故鄉懷有深厚的情誼。曾在一次瀏覽網絡信息時,看到新疆的朋友正在出售當地特產葡萄幹,便立刻購買了一些並郵寄回珠海,分給公司同事作為福利。” 這個舉動令人們十分感動,體現了她對家鄉的支持與關愛之心。此外,她在擔任澳門聖若瑟大學校友會副理事長期間,以個人名義連續十多年頒贈獎學金,以回報母校培育之恩。在澳大攻讀DBA期間,她積極參與並支持同學間的互助交流,願意聆聽同學的需求和困難,並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這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合作,同時也提升了整個同學群體的凝聚力。
作為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副理事長,她以協助業界拓展市場、尋找商機為己任。連續多年來,她不遺餘力地參與撰寫白皮書,旨在為中小企業辦實事、謀福利,使得中小型企業的經營環境更加有利於發展。
躬耕建築行業數十載,她始終秉持著誠信立身、積極進取、期盼美好的人生態度。展望未來,她將持續保持對行業的熱情,堅持以自己豐富的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努力為建築行業和企業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2024年05月06日
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課程是學院結合前沿科學研究、立足大灣區和澳門多元文化商業環境、為培養適應亞洲經濟高速發展和世界不斷變化的高級管理人才而設立的,旨在加強高級管理人員的跨文化領導、管理和創新能力,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本專欄主要介紹這個課程的優秀學員,與大家分享他(她)們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