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DBA傑出學員】陳日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踐行者

陳日鈴,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福建寧德人,萬信達控股董事長、廣州市花都區政協第十屆常委、《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全球多語種版本發行人、《CCTV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系列叢書出版人、“北回歸線上的足跡”項目發起人。

陳日鈴博士從製造業起家,緊跟國家戰略佈局和時代發展,所創辦企業業務不斷拓展,逐步涵蓋製造、環保、檢測、文旅、三舊改造等多行業。他以新時代企業家形象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持盡己所能讓世界“讀懂中國”、瞭解中國。主動出資宣傳美麗中國、打造北回歸線生態旅遊帶、先後踏足南極北極、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矢志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中外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貢獻力量。

美麗中國,感動中國

一路走來,隨著陳日鈴博士事業蒸蒸日上,回饋社會、宣傳中國成為他踐行社會責任的神聖使命。為了讓世界瞭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他找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發起了《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外文版的編撰工作。《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聯合全國31家權威媒體權威評選和網上投票,評出了中國最美的山、最美的湖、最長的海岸線等17類共114個地方,以全新視角展示了華夏大地地大物博的人文風貌,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廣袤而壯美的山河。

2006年,陳日鈴博士發起了《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多語種版本的翻譯,將中文版升級為11種語言版本,向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多語種版本成為外國友人最好的旅遊指南。2010年,他再次重磅推出《中國最美的地方•亞運專輯》,捐獻給亞組委,作為別開生面的迎賓禮物。也正是因為這套書,讓世界把視角輻射到那些寂寂無聞卻又美妙絕倫的風景,據貴州織金縣當地旅遊局資料顯示:前往織金洞旅遊的遊客,有70%以上是因為看了《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這本書的緣故。

同年,陳日鈴博士攜手CCTV《感動中國》組委會,參與主編《感動中國》系列圖書,將感動事蹟用文字記錄,傳承中華文明,傳遞美好品質。至今,他已參與主編發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010-2019)和《感動中國十年》。該系列叢書走進了機關、校園、圖書館,成為博傳中華美德,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精神食糧。

地球衛士,愛護地球

2013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習近平主席宣導人類命運共同體(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理念,旨在追求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陳日鈴博士對這一重大理念有著切身深刻的理解,2009年,他足跡遍佈地球南、北兩極。那一年,他從“玄奘之路”到“珠穆朗瑪峰”、從北極到南極,全身心地融入世界,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心靈,他一直透過沿途的風景尋找背後意義,也更加深切感受到維護地球共同家園、共謀人類發展的重要性。

從北極和南極考察歸來,他給自己的微信命名為“地球衛士”。與此同時,他決定做點什麼。2010年2月,他率先在企業內部完成自我“碳中和”,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第一家自願實現“碳中和”的企業。他關注低碳經濟,由傳統製造產品輸出向技術服務供給邁進,攜手世界檢測巨頭之一的德國TUVNORD集團,成立了萬德檢測。這標誌著萬信達企業擴張業務領域,正式進軍協力廠商檢測行業,從此在輕工業品檢測、土壤修復、環境監測上做出積極貢獻。

另一方面,他關注綠色發展,執著地要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開闢一個最美的徒步線路,或可以媲美世界十大徒步線路。在尋找美、發現美的旅行和探索中,他將足跡移向至“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帶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歷史文化豐富,二者的沉澱巧妙聯合在一起,具有獨特的魅力。2013年,他發起“北回歸線上的足跡”專案,在擔任廣東省生態學會北回歸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和秘書長,以及前後擔任的一系列社會職務中,為振興美麗鄉村持續發光發熱。

從最初的製造業起步,到後來的多領域發展,他始終把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他說:心靈在仁愛中行走、在天意中休息、在真理的地軸上旋轉,所努力和奉獻的一切,無不是為了美好的地球,為了可持續發展。

服務世界,服務未來

2013年,中國向全世界發出“一帶一路”倡議,打通的不僅是互聯互通之“路”,也宣示著合作共贏之“道”。2017年,陳日鈴博士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為“一帶一路”揚帆起航。他在緬甸設立工廠,為鄰國帶去就業機會,此舉同樣也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舉措。地球是一個圓,過去,中國曾因為我們的鄰居日韓帶來工業化的發展,如今,我們也可以為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帶去同樣的機會。

2023年,世界走出了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但疫情帶來的巨大影響仍然顯著。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供應鏈受到干擾、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分化等諸多因素疊加,使得世界經濟大範圍內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經濟何時回暖?成了很多人懸在心上卻沒有答案的問題。很多企業迫切尋求別的出路,走出去成了很多人不得不為之的首要選擇。

同年1月1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印尼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並原則同意示範園區建設總體方案,標誌著中印尼“兩國雙園”正式落地。印尼資源稟賦獨佔優勢,是中國的重要鄰國與合作夥伴,尤其是印尼官方不僅多次表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而且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構想較早與“一帶一路”倡議形成戰略對接。中國和印尼,一衣帶水,比鄰而居,雙方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當下的中國已經具備全球領先的工業能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力成本、國際市場佈局等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已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重要選項,也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的方式。同時,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準備迎接後疫情時代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澳大DBA學位課程安排了豐富多樣的海內外高端講座和參訪。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還讓他們更好地把握後疫情時代的商機,為日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陳日玲博士憑借多年的國際化經驗和在澳大DBA學位課程的學習心得,再次展現出堅定維護國家政策的信心和決心。他認真領會國家戰略後,結合實際情況,給自己制定了兩印戰略—-也就是—-為培育新興市場「一帶一路」的層面,十年內在印尼和印度,創造500萬個就業崗位。從產業互動、協同發展、技術協調、管理勢能多方面實現突破,為打通外沿貿易保護壁壘、平衡世界經濟體系服務,從而加持製造業實現新一輪提質增量的發展。

目前,東南亞國家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也是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東南亞市場具備獨特的優勢,其中最顯著的是其人口規模、經濟總量、消費能力、科技水準以及人口結構等因素所帶來的優勢。人是第一生產力,擁有年輕的人口,對東南亞未來生產力和消費力來說,是個利好信號。未來十年,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合作發展,做強做大20億人口的東南亞市場,一起共赴未來指日可待。

現如今,“一帶一路”朋友圈越擴越大,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參與,充分證明“一帶一路”倡議惠民生、利天下,順潮流、得民心。英國知名歷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在《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中預言,絲綢之路曾經塑造了過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當今的世界,也將塑造未來的世界。“一帶一路”,是一條大“道”。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道不孤,眾行致遠。

在這一倡議中,澳門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帶一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澳門是中華文化與葡語文化的交匯點,也是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樑。作為一個自由港口和國際金融中心,澳門具有開放的經濟環境和豐富的多元文化資源。因此,澳門在“一帶一路”中的特殊地位不僅體現了其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機遇,也為全球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縱觀一路拼博傾力奉獻,從現代化企業經營者到企業“碳中和”交易的先行者;從投身地球環保事業的“地球衛士”到助力全球抗疫行動的“口罩衛士”;從漫長的環保“玄奘之路”到海拔之巔“珠穆朗瑪峰”;從南極的穿越到北極的跋涉;從《中國最美麗的地方》出品人到《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系列叢書執行主編;從“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者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者……陳日鈴博士一直在路上。他用心靈和行動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畏艱難開拓進取,孜孜不倦勇往直前;他把中國推向世界,把世界帶回中國;他是散發著時代光彩的企業家,也是走在當代前沿的夢想家;他為理想描繪出現實畫卷,全力守護人類地球村的美好福祉。

2023年11月27日


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課程是學院結合前沿科學研究、立足大灣區和澳門多元文化商業環境、為培養適應亞洲經濟高速發展和世界不斷變化的高級管理人才而設立的,旨在加強高級管理人員的跨文化領導、管理和創新能力,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本專欄主要介紹這個課程的優秀學員,與大家分享他(她)們的精彩故事。走在當代前沿的夢想家;他為理想描繪出現實畫卷,全力守護人類地球村的美好福祉。